12月7日,由科技部火炬中心和青島市科技局共同支持,國家海洋技術轉移中心主辦的科技成果標準化評價培訓會在青島召開。來自國家技術轉移區域中心、北京、天津、江蘇等18個省市科技成果管理部門、部分國家技術轉移示范機構及青島市評價機構、企業代表,共110家單位200余人參加了會議。
會議圍繞貫徹落實國家對科技成果評價、科技成果轉化及技術轉移工作的指示精神,共同探討了科技成果評價在技術市場工作開展方面的作用和功效,以及新時期我國科技成果評價工作開展的思路,就科技成果標準化評價體系、分領域指標體系和實際應用案例等方面進行了廣泛交流,著重對青島市近年來科技成果評價試點中取得的經驗進行了推廣。
青島作為國家科技成果評價試點中唯一參加過兩期試點的計劃單列市,近年來,在實施科技體制機制改革,簡政放權方面做了探索和嘗試。在科技成果評價試點初期階段,即取消科技成果鑒定,全面開展科技成果評價。兩年多來各類評價機構完成科技成果評價項目1560余項,較一期試點年均增長了90%,為科技成果評價試點工作積累了大量的案例和數據。
一是以需求為導向,探索市場化科技成果評價。按照科技成果管理、科研管理以及科技成果交易三大類需求開展引導科技成果評價機構提供個性化評價服務,改變了以往科技行政管理部門組織的科技成果鑒定用途的單一性。圍繞細分行業領域,建立了石油石化、海洋腐蝕、高分子材料、海洋漁業等17項分領域評價指標體系。
二是建立制度,規范發展,引導社會提供專業化服務。形成國內首個科技成果標準化評價地方服務規范,成為引導評價行業發展的指導性文件。遵循“放管服”精神,依據地方服務規范,簡化科技成果評價報告備案程序,創造性地提出科技成果評價報告備案審查有效性、關聯性、完整性和一致性的“四性”原則,顯著提高了科技成果評價報告備案效率,為社會化科技成果評價發展和企事業單位的科技成果評價需求提供了便利直通車。
三是培養人才,打造科技成果標準化評價職業化隊伍。2014年開始首批科技評估師培訓,2015、2016年結合海洋特色領域開展了“海洋+科技評估師”培訓,目前已有129人獲得科技評估師資格,形成了青島科技成果評價專業服務團隊的中堅力量。
四是建立了科技成果全鏈條管理流程。在技術交易市場掛牌交易規則中,將科技成果標準化評價作為成果估值工具,通過科技成果標準化評價,發現科技成果價值,為科技成果交易估值、作價入股和質押融資提供輔助決策。經科技成果標準化評價的項目和成果可直接進行科技成果登記,申報科學技術獎勵。經統計,經標準化評價的科技成果申報獎勵獲獎率達54%。技術交易類評價項目均在青島市技術交易市場掛牌交易,掛牌交易額達到20億余元。
下一步,青島將進一步細化科技成果標準化評價分領域指標體系建設,完成科技成果評價服務規范國家團體標準的審批、發布,出版培訓教材,推廣科技成果評價“青島模式”,為科技與經濟的結合提供有價值的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