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棗強縣深入踐行新發展理念,大力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緊緊圍繞北京非首都功能疏解謀篇布局,積極打造縣域產業轉型升級增長極和建設京南科技創新中心,開發建設了北京中關村(棗強)產業協同創新基地(以下簡稱“中創基地”),協同發展取得豐碩成果,經濟發展新動能正在加速形成。
搭建協同創新平臺。優選緊鄰大廣高速、京九鐵路、106國道的黃金地帶,規劃了占地46平方公里的“中創基地”示范園區,建設中關村豐臺科技園(棗強)協同園、京津冀智能制造產業(棗強)轉化基地,以構建集孵化、研發、轉化于一體的產業創新體系為著力點,積極承接北京和中關村高新產業轉移和科技成果轉化項目,充分借助其在品牌、人才、研發、孵化、技轉、服務等方面的優勢,大力發展總部經濟、樓宇經濟、產城融合、軍民融合、智能裝備制造、現代物流產業,實現發展動力從要素驅動向創新驅動轉換,產業體系從傳統產業主導向新興產業引領轉型,打造縣域經濟發展新的增長極。
強化協同創新保障。為加快中創基地建設,該縣成立了由常務副縣長、主管副縣長分任黨工委書記、管委會主任的中創基地管委會,從發改、工信(科技)、商務、經濟開發區等部門抽調5名副科級干部和8名業務骨干脫離原單位集中辦公,配制了管理服務機構,促進了科學高效運行。為解決企業融資難問題,縣政府出資5000萬元,籌措成立棗強縣工業企業產業引導基金,帶動貝殼產業投資基金、海創產業投資基金投入運行,基金總規模達2.5億元,為初創企業產業化提供資金支持,目前已與10個擬落地項目達成基金投資框架協議。
推進協同創新發展。以“中創基地”為依托,搶抓北京非首都功能疏解、雄安新區設立重大機遇,棗強縣先后與北京簽訂25個高新技術產業項目合作協議,總投資270.9億元。到目前,海淀留學生創業園棗強分園、北京貝殼棗強創新中心2個創新孵化平臺已入運營,北京唯眾良品公司、北京態金科技等企業先后入駐,北京綠能嘉業、華業恒威燃油寶、萬年基業投資集團等企業正在辦理落地手續。到今年年底,集技術創新、創業孵化、綜合服務、人才培養等功能為一體,中創基地將形成完善的優勢產業和科技創新產業鏈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