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革開放40年來,民營企業由“草根”成長為國民經濟的重要力量。民營企業用近40%的資源,創造了60%以上GDP,繳納了50%以上的稅收,貢獻了70%以上的新產品,提供了80%以上的就業崗位,吸納了70%以上的農村轉移勞動力。然而在民營企業迅速成長的背后,如何解決其科技創新意識淡薄、科技創新資金不足、技術創新人才短缺、知識產權保護意識弱等問題。
全國政協委員、泰山體育產業集團董事長卞志良,就如何提高民營企業后續高質量發展動力提出建議。
他表示,民營企業家創業初期靠膽識,進入高質量發展階段后,企業家的闖勁和游擊思想成為慣性,對科技創新缺乏認識,導致企業后勁不足。他建議,增強科技創新意識,以真誠熱情服務民營企業發展。
“提高科技創新意識,僅靠企業自身還遠遠不夠,政府應充分發揮服務引導角色。建議政府主管部門深入企業調查研究,掌握民營企業科技創新工作中存在的不足,為企業高質量發展把脈診斷。建立企業科技創新檔案,做好精準幫扶,有重點有針對性地給予支持。”卞志良說。
由于科技創新投入大,短期內見效慢,民營企業在科技創新投入上資金不足是民營企業的另一個短板。卞志良表示,希望加大科技創新投入,培育一批具有國際影響力的創新型企業集團。建議政府把民營企業的科技創新作為支持民營經濟發展的總抓手,充分釋放活力,把民營企業與國有企業在市場競爭中同等對待。對具有國際重大影響力的民營企業建立檔案,設立專項扶持資金,支持民營企業技術中心、工程技術研究中心、博士后科研工作站、工業設計中心和實驗室的建立發展,實行追蹤式管理。
針對民營企業引入高端科研人才難,留住更難的問題。卞志良建議,加快產學研體系建設,幫助企業培養和引進人才。希望政府研究出臺更有利于產學研創新體系建設的優惠政策,進一步消除制度障礙,解決人才流動的后顧之憂,放開各類創新型人才,鼓勵人才流動,加快人才的橫向和縱向交流。企業、高校與科研院所聯合研究合作政策,定向定量培養,確保企業每年獲取具備職業素養的各類人才。
此外,卞志良還建議要加強知識產權保護。希望政府結合中國實體經濟實際,圍繞高質量發展,研究制定與時代要求相配套的知識產權保護體系,嚴抓落實,加強督導和獎懲,引導企業充分重視科技成果保護,注意發現、申報和形成知識產權。強化對企業知識產權的保護力度,實行嚴格的知識產權保護政策,嚴格、公平執法。另外,知識產權法律法規的制定要以鼓勵創新為宗旨,既與國際接軌,又符合我國國情,同時依法追究侵犯知識產權犯罪行為的刑事責任,營造保護創新的社會環境,更好地鼓勵科技創新。
事實上,泰山體育產業集團始終重視設計創新并不斷加大投入,憑借設計研發優勢,不僅成為奧運會等國際賽事的設備供應商,而且在標準制定上也擁有了話語權。2017年,泰山體育產業集團工業設計中心被工信部認定為“國家級工業設計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