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業技術創新條例草案初審,引起常委會組成人員熱議——
建立容錯免責機制促進企業技術創新
在省十三屆人大常委會第二次會議上·聚焦審議
3月28日,會議對《河北省企業技術創新條例(草案)》進行分組審議。如何進一步激發企業技術創新活力?常委會組成人員就人才引進、財政支持、容錯機制等社會廣泛關注的內容展開了熱議。
出臺允許創新項目失敗的免責條款
“企業創新是企業自主權的事,而條例中大部分規定是政府服務引導保障的內容。”周英委員建議,將條例名稱加上“促進”兩字,改為河北省企業技術創新促進條例。
“對企業來說,創新缺少的是政策和市場環境,缺少各級政府的幫助和支持。”薛寒委員建議,根據企業研發和創新周期性長、投入風險大的特點,政府支持也要體現剛性,比如拿出財政收入一定比例用于引導和支持,對已經形成成果的研發予以獎勵,沒有形成成果的也要給予鼓勵,不支持失敗就不能真正支持創新。
列席的省十三屆人大財經委委員蘇科舜表示認同:“要允許創新失敗,應出臺相關允許創新項目失敗的免責條款,保護企業家的自主創新熱情。”
“促進企業技術創新,一個是‘拉’,一個是‘推’,條例中‘拉’的方面寫得多,但是‘推’的方面寫得不夠。”楊智明委員說,條例應增加通過節能、環保“倒逼”創新的規定。他建議,省政府應采取法律、經濟、技術等措施,促進企業積極開發使用清潔能源和資源利用率高、污染物排放少的工藝設備以及廢棄物綜合利用技術和污染物無害化處理技術。
設立企業科研人員個稅差異化征收政策
武鳳英委員說,目前企業技術創新主要面臨人才短缺的難題,尤其是中小企業人才遠遠不足。她建議,各級政府應當設立人才發展專項資金,支持企業在引進高端人才時給予補貼。同時,要對企業、機構研發人員的個稅采取差異化征收,降低企業科研人才成本。
“引進人才不僅僅是企業的事情,政府也應擔負起組織推動責任。”有委員表示,要充分利用京津的優質人才資源,鼓勵柔性引進為我所用。同時,對人才不能僅僅實行市場化薪酬制度,還要解放思想,大力推進技術股權化、人才股權化。
破解中小企業普遍面臨的資金難題,武鳳英委員建議,支持企業采用縮短固定資產折舊年限、加速折舊等方法,增加企業技術創新和改造的投入,各級財政也要建立技術創新風險補償和貸款貼息機制,用以支持企業開展技術創新。
徐恒松委員認為,條例中“確定一定的比例”“給予一定的獎勵”等表述,這些不確定內容或將給今后執行帶來麻煩。“執行層面的責任要明確,對于獎勵對象和獎勵多少的界限應該更加清晰,讓投入創新的企業真正得到實惠、得到好處,這樣才能調動企業技術創新的積極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