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家國家級高新區聚集730家高新技術企業,2017年實現主營業務收入6800.50億元,高新技術產業產值達2506.66億元——
國家級高新區成我省創新發展“主動力”
石家莊格力空調基地位于石家莊高新區,是華北地區大的專業化空調生產基地,家用空調日產能達1.3萬套,產品規格達20個品種,可以生產柜機、分體機、變頻機,現正在逐步引進總部的高端產品。圖為格力總裝分廠生產線。谷曉圓攝
□記者張懷琛通訊員孟志國
5家國家級高新區聚集了3901家科技型中小企業、730家高新技術企業,2017年實現主營業務收入6800.50億元,比“十二五”末增長了29.63%;實現工業總產值3597.52億元,增長14.44%;高新技術產業產值達2506.66億元,增長33.65%;稅收收入326.36億元,增長30.85%……
“十三五”以來,石家莊高新區、保定高新區、唐山高新區、燕郊高新區、承德高新區等5家國家級高新區成為我省科技創新和經濟社會發展的重要支撐,在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中發揮著標志性引領作用。
1
匯聚創新要素,讓創新之“樹”枝繁葉茂
石家莊高新區,我省早的國家級高新區,圍繞建設創新型特色園區,大力實施創新主體培育、創新平臺建設、重大科技項目實施、科技服務體系建設等四大工程。截至2017年底,該區生物醫藥、電子信息、先進裝備制造等三大主導產業工業增加值同比增長21.2%,占全部規上工業的比重達92.4%。
激發科技發展的新動力,國家級高新區如同創新進步的“火炬”,引領著全省和地方經濟的發展。
“‘十三五’以來,在科技部和省政府的領導、支持下,我們從高新區管理體制改革、戰略性新興產業培育和創新創業服務體系建設等方面入手,不斷加大工作力度,5家國家級高新區在經濟實力、創新能力、可持續發展能力等方面,均取得較快發展。”省科技廳相關負責人表示。
提高自主創新能力,各類科技創新平臺是“主陣地”。擁有12家重點實驗室、53家工程技術研究中心、4家產業技術研究院、31家院士工作站……面向產業發展重大需求,加強產學研合作,目前,5家國家級高新區內,省級以上研發平臺總數占全省的15%,已成為我省科技創新的重要源頭和科技成果的主要策源地。
人是科技創新關鍵的因素。為了招才引智,石家莊高新區實施了人才綠卡制度、唐山高新區全力推進“高新技術產業人才特區”建設、燕郊高新區重點推進院士工作站建設……省科技廳統計數據顯示,截至目前,5家國家級高新區共引進兩院院士、、萬人計劃、百人計劃等高端人才和各類創新團隊300多人。
加強產業輻射帶動,保定高新區與北京中關村共建保定·中關村創新中心,首創中關村與地方政府合作新模式,已有105個創新項目入駐;承德高新區與中關村建立了京外首個協同創新共同體示范區,聯手打造大數據產業應用服務基地;燕郊高新區積極打造醫療、教育、金融三個微中心,主動承接京津產業轉移。
“為提高自主創新能力,除進行示范試點外,我們還在科技項目組織上對各國家級高新區設置了單獨歸口,不受地市申報數量限制。同時,啟動實施高新區提檔升級工程,設立1000萬元專項資金,重點支持高新區完善科技創新體系,加快科技企業孵化器、眾創空間、重點實驗室、工程技術研究中心等科技創新平臺建設。”省科技廳相關負責人表示。
2
各具發展特色,高新技術集群為創新發展提質增效
實施新能源、新材料、先進裝備制造、大數據與電子信息、大健康與生物醫藥等科技專項,開展國家級和省級創新型產業集群建設……搶抓京津冀協同發展等重大機遇,打出統籌創新要素、暢通轉化通道、推動創新創業、提升開放水平等一系列“組合拳”,創新征途上,我省5家國家級高新區正在由“追隨者”躋身“并跑者”行列。
“結合自身特征和產業集群發展規律,通過加強項目引進和戰略性新興產業培育,5家國家級高新區已經形成了各具特色的主導產業。”省科技廳相關負責人表示。
生物醫藥、電子信息、先進裝備制造是石家莊高新區的三大主導產業。擦亮招牌,該區研究出臺了《關于支持優勢產業領域企業做大做強的若干政策》,成功獲批工信部第四批生物醫藥區域品牌試點;與深圳工業設計行業協會深度對接,成立了河北工業設計創新中心,并發起設立總規模5億元工業設計基金,重點引導工業企業產品提升。
發揮新能源和智能電網產業先發優勢,保定高新區形成了光伏、風電、輸變電、儲能、節能和電力自動化設備制造六大特色產業。增強新能源產業優勢,該區在產業鏈延伸和產業領域拓展方面下功夫,以英利為龍頭的光伏產業企穩回升;以國電為龍頭的風電產業繼續保持全國前三;依托華北電力大學大力發展智能電網裝備制造產業,涉電企業超過200家。
在工業機器人、特種裝備、汽車零部件三大產業領域,唐山高新區積極創建全國焊接機器人制造產業基地,逐步形成了以開誠、開元等為代表的機器人產業集群,成為全國首家機器人產業品牌示范區。不僅如此,該區還建設了機器人孵化中心,起步面積11370平方米,已入駐機器人研發設計企業13家。
承德高新區加快推進“飲料、醫藥、智能化儀器儀表、汽車零部件、裝備”等五大傳統產業轉型升級,形成了以“大數據、生命健康、環保、文化、金融服務”等為特色的五大新興產業集群;燕郊高新區則加快騰籠換鳥,積極推進《扶持樓宇經濟發展暫行辦法》,促進產業轉型升級,推進高端發展,已建成現代服務業、生物醫藥、軟件等11個區中園。
“通過開展國家級和省級創新型產業集群建設,目前,石家莊高新區的藥用輔料產業集群、保定高新區的新能源與智能電網產業集群,已被科技部認定為國家級創新型產業集群。”省科技廳相關負責人表示,通過持續聚集創新要素與主體,國家級高新區已成為支撐我省高新技術產業發展的企業群體。
3
加快改革創新,推動高新區更多依靠創新驅動發展
盡管5家國家級高新區對區域經濟社會發展的支撐能力進一步增強,但與國內其他先進高新區相比,短板依然存在:
規模不大,5家國家級高新區中,只有石家莊高新區主營業務收入達到2000億元以上;實力不強,根據2017年全國高新區評價結果,躋身前50名的只有石家莊高新區和保定高新區,發展實力整體偏低;結構不優,高新區內生產加工型企業偏多、擁有核心自主知識產權的創新型企業偏少……
“當前,我省正處于加快發展的有利時期,特別是隨著京津冀協同發展戰略的深入實施和雄安新區的設立,京津的高校、科研機構、創新型企業等都將加快向我省轉移,為全省高新區聚集創新資源、發展高端產業提供了寶貴良機。”省科技廳相關負責人表示,加快高新區改革創新,我省將著力完善創新體系和創業生態,發展新產業,培育新動能,推動高新區更多依靠創新驅動發展。
——更新發展理念。發揮科技生產力、創新驅動力的作用,謀劃好落實好科技創新發展的各項任務,真正把高新區發展的戰略基點轉到創新上,加快形成以創新為引領和支撐的經濟體系和發展模式。
——加快培育創新型企業。以高新區為重點,培育和發展高新技術企業培育服務機構,充分利用全省高新技術企業培育云服務平臺和知識產權超市,對后備企業開展“一對一”精準服務,爭取全省高新區年增高新技術企業400家。
——優化創新創業環境。支持高新區通過園區領建、高校與企業共建、京津品牌輸出等多種方式,建設一批眾創空間。通過加大指導和支持力度,加快孵化器建設,提升孵化器服務功能,加快培育高新區發展新動能。
——推進京津冀產業合作。支持并促進高新區謀劃建設承接京津科技成果轉移轉化的重大載體,吸引更多科技成果到我省轉化孵化。同時,面向產業發展重大需求,與中關村、京津高校院所和央企建設一批科技成果轉化基地、產業技術創新聯盟、新型研發機構等創新平臺,推進京津重大成果在我省孵化轉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