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至5月27日,第二屆中國高校科技成果交易會在惠州舉行。《東江時報》記者張藝明攝
東江時報訊記者侯縣軍今日至5月27日,由教育部科技發展中心、省科技廳、省教育廳、省經信委和惠州市政府共同主辦的第二屆中國高校科技成果交易會(以下簡稱“科交會”)將在惠州舉行。截至目前,該活動已邀請到約350所國內重點高校、港澳高校、海外高校代表參會,征集科技成果項目10000余項,其中現場組織展覽展示、推介項目約8200余項,重點項目路演100項。
新增全國大學生人工智能創新大賽總決賽
本屆科交會的主題是“促進產學深度融合攜手創新共贏發展”,主要內容包括“展覽展示、論壇會議、交易合作”三大版塊,重點突出交易合作,聚焦智能制造、電子信息、新材料、石油化工等領域,重點安排了高校科技成果項目路演、地方協辦城市需求發布、現場簽約等內容。
本屆科交會除繼續保留高校科技成果項目展、藍火大講堂·院士報告會、高等學校技術轉移國際高峰論壇等活動外,還將增加首屆科交會成果回顧展、高校重大科技成果展等。
結合粵港澳大灣區開發合作、智能制造發展等熱點話題,本屆科交會還將舉辦“粵港澳大灣區科技教育協同發展高端論壇”“全國大學生人工智能創新大賽”以及“深莞惠經濟圈(3+2)協同發展高端論壇暨城市創新需求發布會”等全新活動,從而實現規模、活動、層次、影響力等全面升級。
為了培養“大眾創業、萬眾創新”的生力軍,本屆科交會新增全國大學生人工智能創新大賽總決賽,是一大亮點。目前,大賽專家評審委已從報名的208個參賽作品遴選出36個優秀作品進入總決賽,各代表隊將于5月25~26日在惠州會展中心以現場路演的形式展開角逐,終評選出金銀銅獎和優勝獎。這些作品來自27所知名高校,包括北京大學、清華大學、南京大學等國內十強高校,以及廣東工業大學、深圳大學、東莞理工學院、五邑大學等廣東高校。
大學創新園計劃引進22所大學研究院落地
經過首屆科交會的探索和近一年來的多方努力,教育部科技發展中心與惠州市政府簽約共建“潼湖高校科技成果轉化實驗區”大學創新園項目,總投資350億元,規劃面積1平方公里。目前,天津大學、西安交通大學、華北電力大學、河北工業大學、吉林大學5所高校已正式同意入駐大學創新園,并將在園區設立研究院,開展人才培養、成果轉化和產業研究。
據悉,這將是未來科交會的常設會址所在地,將有專門的展廳、對接中心等配套設施,園區計劃引進22所大學研究院落地,華南中心屆時也將進駐。
本屆科交會開幕式上,將優選數所高校正式舉行高校入駐教育部“潼湖·大學創新園”簽約儀式,通過首批簽約大學創新園項目,大力宣傳推介廣東轉化能力優勢、潼湖生態智慧區“廣東硅谷”的發展定位等,促進更多的創新人才到惠州、廣東創業發展,更多的創新思想在惠州、廣東迸發交流,更多的創新成果在惠州、廣東落地開花。
除了教育部“潼湖·大學創新園”項目,哈爾濱工業大學國際科研教育基地項目、惠州現代物理與清潔能源廣東省實驗室、北斗開放實驗室、重離子醫用治療裝置產業化基地等首屆科交會99個落地惠州的產學研合作項目及重大平臺建設項目都將在本屆科交會“首屆科交會回顧展”中重點展示。
第二屆中國高校科技成果交易會主要活動
5月24日
15:00-17:30粵港澳大灣區科技教育協同發展高端論壇地點:惠州會展中心二樓新聞發布廳15:00-17:15藍火大講堂·新能源與惠州發展論壇(第1場)地點:惠州賓館碧云樓5樓會議室演講+論壇藍火大講堂·院士報告會(第2場)地點:惠州學院主題:精細化工國家重點實驗室研究進展藍火大講堂·院士報告會(第3場)地點:惠州城市職業學院明德樓1樓學術報告廳主題:鎂合金新材料及先進加工技術研究進展14:00-16:00藍火大講堂·院士報告會(第4場)地點:仲愷高新區科融大廈2樓學術報告廳主題:高性能大型關鍵金屬構件增材制造技術及其對重大裝備制造業的影響
5月25日
9:00-10:00第二屆中國高校科技成果交易會開幕/高等學校技術轉移國際高峰論壇(上)地點:惠州會展中心三樓主會場10:30-12:00成果現場對接簽約地點:惠州會展中心三樓南廳14:30-17:40高等學校技術轉移國際高峰論壇(下)地點:惠州會展中心三樓主會場15:00-17:00深莞惠經濟圈(3+2)協同發展高端論壇暨城市創新需求發布會地點:惠州會展中心二樓新聞發布廳
5月26日
9:00-11:50科技創新國際研討會專題研討“科技創新與未來教育”和“產學研合作經驗分享”地點:惠州會展中心三樓主會場9:30-12:00成果現場對接簽約地點:惠州會展中心三樓南廳14:30-17:30成果現場對接簽約地點:惠州會展中心三樓南廳
5月27日
9:30-11:00成果對接現場簽約地點:惠州會展中心三樓南廳11:00-12:00第二屆中國高校科技成果交易會頒獎典禮地點:惠州會展中心三樓主會場侯縣軍整理
首屆成果
首屆科交會在惠設立產學研聯合創新資金
去年6月22-24日,在教育部和廣東省人民政府的組織下,教育部科技發展中心,廣東省科技廳、教育廳、經信委、惠州市人民政府,在惠州市成功舉辦了首屆“中國高校科技成果交易會”。
首屆科交會取得了哪些產學研成果?據介紹,通過科交會平臺,180多所高校與350家企業成功牽手,科技成果項目意向簽約696項,交易金額39.6億元;科交會現場意向簽約289項,簽約金額11.057億元,其中惠州本地企業意向簽約227項,簽約金額8.48425億元,經過近一年的校企對接,已轉為正式簽約項目99個,涉及高校49所、企業90家;正在積極推進的項目128個,涉及企業為77家。
首屆科交會期間,在北京大學、清華大學等22所共建高校的見證下,教育部科技發展中心與惠州市人民政府簽署了共建“潼湖高校科技成果轉化實驗區”大學創新園項目、惠州市人民政府與哈爾濱工業大學簽署了共建哈爾濱工業大學國際科研教育基地等重大平臺建設合作協議。
此外,首屆科交會期間,教育部科技發展中心與惠州市政府聯合發起“藍火計劃”(惠州)產學研聯合創新資金。創新資金結合教育部“藍火計劃”的實施工作及惠州區域地方產業發展規劃,以推進產學研用結合為目標,吸引高校創新團隊和高層次研究人員與企業(或機構)對接,對惠州本地企業(或機構)與高校達成的科研合作項目進行同期配套補助,推進一批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高校科技成果在惠州實現轉化和產業化。創新資金首期2000萬元主要用于通過首屆科交會平臺高校科研團隊與惠州本地企業(機構)達成的產學研合作項目。
中國高校(華南)科技成果轉化中心執行主任盧曉晨介紹,首屆科交會是改革開放以來教育部首次牽頭舉辦的大規模的高校科技成果轉化活動,具有劃時代的意義。在各方努力下,大會辦得非常成功,不僅形式新穎,也取得了豐碩成果,促進了眾多高校科研成果在地方的轉化,受到地方政府、高校、企業、機構等各方面廣泛好評。侯縣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