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保定市大學生科技創新創業項目評選工作正在順利推進,即將進入后決賽階段。在已完成的初審、復賽過程中呈現出了參與熱情高、申報數量多、覆蓋領域廣、能力水平強、社會效果好的特點,在這如火的六月,業已“點燃”保定市創新創業的激情。
2017年保定市以總分名的成績,入選河北省首批大學生創新創業試點市,獲得600萬元的省財政專項資金支持。今年再次以全省名的成績被省科技廳、財政廳評為河北省大學生創新創業試點市,獲得645萬元的資金支持。2017年保定市大學生科技創新創業項目評選活動,準備充分、實施嚴謹、效果明顯、反響強烈,不僅成為了全省大學生創新創業試點市的標桿,更成為保定市大學生創新創業一張閃亮的名片。在今年的評選活動中,保定市在總結成功經驗的基礎上,完善工作流程,創新評選模式,提升標準幅度,隨著評選活動持續推進,全市創新氛圍日益濃厚。
一是協調聯動,大賽高效推進。按照《河北省資助大學生科技創新創業實施方案(試行)》,保定市科技局聯合保定市財政局共同組織大學生創新創業大賽活動。推進中,部門間定期溝通,協調聯動,密切配合,凝聚了共識,形成了合力,為大賽的高效實施夯實了基礎。參加初審、路演復賽的40個眾創空間、689個大學生創新創業項目已順利完成評選。
二是提高標準,項目質量優中選優。活動啟動之初,保定市把抓好大學生創新創業試點市活動作為貫徹落實省、市“雙創雙服”大會精神的一項具體舉措,列入保定市科技局的一項重點工作任務,提出要不斷提升工作質量,認真總結和積累經驗,打造雙創亮點,勇當全省標桿,努力打造可在全省復制推廣的保定經驗、保定標準、保定模版。在活動啟動、專家篩選、項目初審、路演復賽等關鍵節點,及時召開工作調度會,確保活動不脫節、不走偏、不違規,真正達成“突出重點、公平公正、公開普惠”的效果。
三是創新模式,三項機制作用凸顯。委托服務機制,發揮“兩組(評審專家組、評審工作組)”“兩平臺(高校、眾創空間)”的作用是保定市大學生創新創業項目資助活動的一個創新性做法。按照《保定市資助大學生科技創新創業實施細則(試行)》,由保定市科技局委托保定市眾創空間協會(聯盟)、大學生創新創業聯合會,組成專項工作小組,統一協調并實施保定市大學生科技創新創業項目評選工作。保定市科技局、保定市財政局放管結合,在政策制定、伴隨指導、實施監督等方面進行宏觀把控。委托服務機制的建立,不僅減少了政府部門的大量事務性工作,更避免了既當裁判員又當運動員的弊端,受到了省財政廳、省科技廳和社會各界的一致好評。層級評審機制。大學生項目的選拔分為眾創空間推薦申報、工作組進行形式審查、雙創專家進行初審、路演復賽、專家重點調研抽查、路演決賽等多個層級。這種做法不僅避免了“一賽定乾坤”,給真正優秀的大學生創新創業項目提供了展示機會,也有益于評審專家綜合考量各行業領域,對項目進行科學比較和評價。特別是增加的專家抽查調研環節,通過專家對一些有疑問的項目進行有針對性的現場調研,更體現了整個評審的嚴謹和慎重。評審得到了社會各屆的廣泛認可,對評審和資助沒有提出任何異議。賽訓結合機制。針對大學生群體經驗不足的弱點,由眾創空間協會和大學生創新創業聯合會統一安排,組織參賽項目團隊進行多場路演培訓,創新創業導師現場指導,參賽選手觀摩體驗,受到廣大大學生的普遍歡迎。
四是社會效果突顯,實現數質量雙提升。按照保定市科技局黨組提出的“要把注重過程、注重社會效果、注重科技創新成果的轉化與應用、注重宣傳引導作為貫穿整個評選工作總的遵循”,在具體工作中,早發動、細安排、嚴程序、創方法,政府和社會多種服務資源得到充分調動,變承辦單位的“單人舞”為“大合唱”。在保定市財政局、保定市科技局的指導下,眾創空間協會、大學生創新創業聯合會唱主角,團市委、高校辦、人社局積極參與,有效推動了活動的開展。今年的大學生創新創業項目從申報數量看,較2017年的398個項目有了大幅增加;從涉及領域看,涵蓋了電子信息、生物技術、現代農業、高端裝備制造、新能源、新材料、節能環保、醫藥衛生、文化創意、現代服務業等十大領域;從項目質量水平看,更加凸顯科技含量和市場前景,許多項目已經進入了落地實施階段,更有一些優秀項目在評審現場就吸引了投融資機構的關注,獲得了支持意向。
下一步,評選工作將進入總決賽與表彰大會階段,終評選出一等獎20個,二等獎40個,三等獎60個和優秀獎25個,并進行表彰,保定市獲得的645萬元資金將全部用于獲獎項目的獎勵性資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