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7月8日,科技部部長、黨組書記王志剛在陪同李克強總理訪德并出席第五輪中德政府磋商期間,在德國柏林出席德國中國研發創新聯盟(以下簡稱“聯盟”)座談會,來自德國各地的12家中資機構60余名代表參加會議。座談會前,王志剛部長與我駐德國大使史明德為新近在德國獲得正式法人地位的聯盟揭牌。駐德國使館科技處、中國國際人才交流協會駐德國科隆代表處負責人與會。
與會代表結合各自經驗向王志剛部長匯報在德開展研發創新的心得體會,紛紛表示愿發揮自身優勢,帶動德國企業、高校、研究機構與中方共同深化相關科技創新領域合作,打造“合作研發、聯合生產、全球推廣”的合作新模式,并對海外中資企業如何深入參與中國的國際科技創新合作提出建議。參會機構涉及新能源、智能制造、半導體照明、工程機械等德國優勢技術領域。
王志剛部長在講話中指出,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對科技創新高度重視,戰略謀劃和實施推動力度前所未有,中國在全球創新版圖的地位不斷提升,中國政府積極鼓勵企業“走出去”,鼓勵中資企業為推動中德科技、經貿合作互利共贏作出貢獻。近年來,中德兩國以充實塑造全方位戰略伙伴關系為契機,在科技創新合作領域屢有新突破。兩國科技部門加強雙邊合作頂層設計和戰略協同,產學研合作平臺效應凸顯,催生出一批基礎前沿科技、新興產業技術以及應對全球性挑戰相關領域的務實合作成果,這些都成為兩國企業到對方國家研發投入的重要推動力。王志剛部長對在德中資機構在研發創新方面取得的成績表示祝賀,贊賞他們自發組成聯盟加強合作、共同發展的決心,鼓勵他們開拓進取,勇于創新,積極探索聯合研發和國際合作新內容新模式,考慮如何在聯盟內發揮一加一大于二的聯合優勢,使企業在科技創新及中德科技合作方面發揮更大作用,同時積極履行企業社會責任,營造有利發展環境。王志剛部長表示,科技部將一如既往重視中資企業在德研發創新工作,愿做中資機構“走出去”的堅強后盾。
在科技部和我駐德使館推動下,德國中國研發創新聯盟于2016年11月成立(日前正式獲得德國法院批復的獨立法人地位),旨在增進在德中資研發機構間的聯絡,構建相互間以及與德國研發機構間的技術交流平臺及前沿科技領域技術孵化平臺,為政府政策制定及重大項目開展提供項目建議。自成立起,聯盟單位多項高新前沿技術取得了突破:國電的全球能源互聯網歐洲研究院在高溫光熱轉換系統、中長期儲能系統方面獲批專利4項;中車四方的中德軌道交通技術聯合研發中心在輕量化材料研究及應用成果卓著,世界首個25米長碳纖維司機室和車體已下線;生迪歐洲有限公司榮獲紅點設計及卓越品牌大獎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