邯鄲出臺《工業轉型升級三年行動計劃》
八大專項行動構建現代化工業體系
日前,邯鄲市出臺《工業轉型升級三年行動計劃》,實施“6558”工程,即加快改造提升鋼鐵、建材、裝備制造、食品加工、紡織服裝、化工六大傳統優勢行業,培育壯大新材料、新能源汽車、生物醫藥健康、節能環保、電子信息五大新興產業,化解淘汰鋼鐵、煤炭、焦炭、水泥、火電五大領域低效落后產能,實施技術改造等八大專項行動,構建現代化工業體系,促進工業綠色發展、創新發展。
作為資源型老工業基地,邯鄲近年來持續推進產業結構調整,淘汰落后產能,培育戰略性新興產業。2017年,全市高新技術產業增加值為209.9億元,同比增長30.9%,高于全市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增速25.9個百分點。但工業經濟質量和效益還存在不少短板,原材料、初加工產品多,高附加值及終端消費產品少;傳統產業比重大,新興產業比重低;大企業少而不強,小企業弱而不優,尚未形成真正的產業集群效應。
新一輪技術改造行動。實施“千企千項”工程,鼓勵全市1392家規上企業3年內全部實施一遍技術改造,力爭到2020年規上工業企業技改升級覆蓋率達100%、老舊設備改造率達100%、重點企業應用行業先進技術裝備率達100%。同時,篩選一批投資超10億元的大項目,實行領導分包、督導推進;篩選評定一批對轉型升級帶動作用強的樣板示范項目給予支持。
工業設計培育行動。促進設計企業與工業企業融合發展,鼓勵企業爭創省級和國家級工業設計中心,到2020年全市工業設計中心達10家以上。建立工業設計人才培訓基地,鼓勵高等院校和職業學校建立面向產業需求的人才培養體系,促進學校教學和設計實踐有機結合,培養創新型、復合型、實用型工業設計專業人才。
智能制造推進行動。加快企業智能化改造,通過智能研發設計、在線智能生產等,發展精密智能儀器儀表、智能專用設備等智能化裝備產品及關鍵零部件,著力解決智能工控系統本地化問題。加快企業制造服務化轉型,推動制造業與服務業融合發展,促進企業從工業產品供應商轉向系統集成總承包、產品和服務整體解決方案提供商,推動制造業由生產型向生產服務型轉變。
軍民融合產業發展行動。建設軍民融合產業平臺,以邯鄲經濟技術開發區國家新型工業化(軍民結合)產業示范基地為依托,以中船重工718所、漢光重工兩個新興產業園為重點,推進軍民融合重大項目落地,構建軍民融合創新創業平臺、軍民融合技術轉移轉化平臺。鼓勵軍地企業加快融合,研究制定軍民融合產業發展、科技創新相關扶持政策體系,對軍民融合企業予以支持和優先保障。
工業強基專項行動。推動關鍵基礎材料、核心基礎零部件(元器件)、先進基礎工藝、產業技術基礎體系實現新突破,圍繞制造業重點領域高端發展和傳統產業轉型升級,組織一批工業強基專項行動,培育一批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到2020年,在重點產業領域,培育建立3至5個國家級產業共性技術研發平臺和功能性公共平臺。
科技創新行動。與京津合作開發高新技術,承接京津科技功能轉移,打造京津科技成果轉化基地、人才交流基地、技術轉移基地和協調創新基地。建立科技成果信息發布和共享平臺,完善科技成果登記、統計與公報發布機制,引導科技成果轉化機構和企業間探索多樣、新型技術轉移合作模式。加快北大邯鄲創新研究院、北科院邯鄲分院等創新共同體建設,推動大型儀器、科技文獻等科技資源開放共享。
質量品牌提升行動。在食品醫藥、裝備制造、輕工紡織等重點行業建立健全產品全生命周期質量管理體系,推進企業標準、計量檢測和質量信用體系建設,開展國際通行的管理認證;實施消費品工業增品種、提品質、創品牌,不斷提升醫藥、食品、紡織和輕工等行業新品種、優質產品數量和規模。實施名牌產品培育計劃,打造一批“百年老號”,創建一批產業名城、名縣、名鎮,形成一批全國知名區域品牌,到2020年力爭中國馳名商標達到35件、省名牌產品60個以上、優質產品30項。
綠色制造推廣行動。以冀南新區、冀津循環經濟示范區等為載體,推進園區循環化改造和清潔生產,創建國家級循環化改造試點園區。推進資源循環利用,培育一批資源綜合利用龍頭企業,推進鋼渣、廢油、石膏、粉煤灰、煤矸石、燒結粉塵等廢棄物和副產品資源化利用。以主要耗能行業為重點,組織實施節能改造,推進能源智慧化管理,實施能源動態監測、控制和優化管理,提升制造業能效水平。強化能耗、環保、質量等約束機制,綜合運用差別電價、補助資金、準入條件等政策措施,加快淘汰落后和過剩產能,到2020年單位工業增加值能耗比2015年下降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