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第七屆中國創新創業大賽報名工作已經結束,據大賽組委會辦公室統計數據分析,本屆賽事報名企業數量達31136家,較上屆增長10.6%。
七屆以來,企業報名數量逐年增長、社會參與主體逐年豐富、賽事觸及范圍逐年擴大,證明大賽在服務我國企業過程中起到了積極長效、富有成果的幫扶作用。今年,大賽各方參與者再啟征程,將攜手共同打造新時代“雙創升級版”。
大賽成推動區域雙創發展的“亮麗品牌”
新時代,我國經濟發展由高速增長逐步趨于穩健迭代階段,“高質量發展”成為關鍵詞。“雙創”在這一歷史轉型時期扮演著重要角色,也給我國雙創平臺建設提出了新要求。大賽品牌影響力逐年提升,第七屆大賽從報名伊始,便獲得了各方創新創業主體的廣泛關注,迎來空前火爆的“參與熱”。隨著各地陸續開賽,賽事帷幕在今夏就此拉開。
據統計,今年全國成長企業組報名共計21162家、初創企業組共計9974家。大賽共設立37個省級賽區,覆蓋了全國所有省、自治區、直轄市、計劃單列市和新疆生產建設兵團。各地企業報名積極踴躍,為區域雙創發展增添了活力。雙創火炬薪火相傳,“點亮”全國各個角落。
從參賽地域分布來看,長三角、珠三角等地企業報名數量繼續雄踞前列。其中,報名多的還是上海,總數達5820家,之后依次為廣東3827家、江蘇2685家、浙江1707家、深圳1632家。
安徽、湖南、四川在企業數量排行榜上處于“第二梯隊”,報名數量均過千家,超過了部分經濟發達地區。這種現象的出現,一方面展現了欠發達地區在雙創工作中的勇敢探索和積極實踐,當地科技系統更希望通過新平臺來服務本地企業,充當科技“店小二”,盤活本地創新創業資源;另一方面也體現了該區域的企業更希望在創業過程中得到幫扶,而大賽服務企業的方式在當地更受歡迎,更能形成政府引導與市場主體相統一的“眾扶機制”。
各地以大賽作為推動區域雙創發展的重要抓手和亮麗品牌,在大賽組委會統一指導下形成了各具特色、緊貼實際的眾創眾扶平臺。各地通過大賽出臺配套雙創政策、增強企業服務能力、營建良性雙創生態,將助力各地探索出適合自身產業發展的新路徑。
大賽成科技創新的“頻發地”
從行業劃分來看,全國報名互聯網行業的企業位居6大“賽道”之首,共9097家。此外,電子信息7007家、先進制造5558家、生物醫藥3667家、新能源及節能環保3517家、新材料2290家。互聯網行業衍生出諸多新興領域,成為科技創新“頻發地”,大數據、人工智能、區塊鏈、物聯網、智慧醫療等熱門領域在此次報名項目中尤為亮眼。大賽也吸引了傳統實業企業報名參賽,他們對實業的長期堅守,更能彰顯雙創內涵,更能打造出屬于中國的“百年老店”。
從報名企業的成立年限來看,先進制造行業成立8年以上的企業達1031家,互聯網行業顯得更為“年輕”,僅成立1年的企業達2869家。報名企業中,“高新技術企業”有4533個,在所有企業中占比達14.6%。按行業劃分來看,電子信息行業擁有的“高新技術企業”多。登記入庫的“科技型中小企業”達6215家,在所有企業中占比達20%。
將科技成果轉化為成熟產品的能力即為雙創能力,大賽以“科技創新、成就大業”為主題,很明顯,參賽企業的科技含量和運營能力是重要考核指標,企業擁有獨立知識產權,是評價企業是否具有創新能力的重要依據。據統計,本次大賽報名參賽的所有企業,擁有知識產權總量達15.4萬余項,包括發明專利、實用新型專利、植物新品種、集成電路布圖、軟件著作權、藥品批文等。這是大賽能夠選拔出“獨角獸”企業,獎杯分量夠重的堅實基礎。
人才是科技創新的重要保障,是一切創新活動的終踐行者。從本屆報名參賽企業核心團隊人才分布來看,院士共計264人、“”專家740人、歸國留學人員11187人、博士13958人、碩士21090人、本科52775人。其中,生物醫藥領域入選“”的多,達181人,凸顯了該行業高門檻、高科技、高學歷的基本特征。據統計,報名企業的研發人員總數達324069人,在所有企業員工中占比達31.9%。
目前,各地方賽事正在進行當中,并將于8月底結束,產生晉級全國行業總決賽的企業。9月份至11月份,晉級企業將按照新能源及節能環保、先進制造、互聯網、生物醫藥、新材料、電子信息6個領域,陸續在重慶、洛陽、杭州、廣州、寧波、深圳進行比賽。
責任編輯:韓鳳鳴